2)第1672章 高利贷和蒸熟种子_欧皇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灾年,无良的贵族放出两三倍的高利贷,完全就是正常事。而马林不同,他给出的方案是隐蔽的利滚利的高利贷。

  具体做法就是——借给百姓粮食,按照15%的月利息算。但是,在借款合同中,却悄悄注明是利滚利(这一点,在拟定合同时故意遮掩忽略,或者,用让农民听不懂的语言叙述),然后,给个12个月的长期贷款,注明了是12个月后还。

  而那些不识字的法国农民哪里知道厉害?按照非利滚利的算法,15%的月息,年息也才倍的利息,这在灾荒年,绝对是良心贷款了。

  可是,若是按照利滚利的算法,月息15%,一年下来,就是本金倍的利息了!

  这要是搁在古代华夏,都能算良心高利贷。为啥?灾荒年给个5倍多的利息真不多。毕竟,华夏农民种地,收获比高达1比10。

  可是,在这个年代的欧洲,就要了人命了!

  这年头,欧洲农民种地,收获比普遍在1比3到1比5之间。倍的利息,绝对超过了农民承受的极限了。更何况,这些农民还要交租呢!

  正是因为这个年代欧洲农民收获比实在太低,所以一般高利贷利息也不会超过3倍。若是超过3倍,基本就没有还得起的可能性了。

  但马林的目的,就是要让那些灾民还不起啊!

  本来,马林是打算自己派人去用粮食放高利贷的。可是,考虑到自己在法国没有根基,想要讨债也没打手……

  所以,想要迫害法国农民,只能和当地恶霸贵族联手,一起设局坑当地农民。

  农民嘛,这个年头基本都不识字,当然好坑。的12次方,这个年代就算是识字的贵族都未必能轻松算出来,何况是没文化的农民?要是换成数学好的商人,马林也不会用这种手段。

  而这种手段,在古代华夏,其实非常正常。几倍利息的高利贷,都能算良心的,十几倍的都有。而那十几倍利息的,就是传说中的利滚利高利贷了。这种贷款就和马林想要搞的差不多,利用农民没文化的弱点,用看似不高的月息来吸引贷款。但是,每月都会利滚利,时间长了,农民就还不起了……

  而那些地主之所以搞这种高利贷,主要是为了兼并土地。当自耕农借了利滚利的高利贷并还不起后,只好拿自家田地来抵债。而放贷的地主,也借此达到了兼并土地的目的,家里土地越来越多……而古代的士绅阶级,这一招都玩得很溜……

  北宋王安石变法,其中的青苗法,就是提出用官贷的方式,企图取代那些地主的高利贷。虽然官贷的年利息也高达40%,可是跟地主们动辄几倍的利息相比,简直就是天使……

  但王安石此举,也触动了大地主们的利益,遭到了地主阶级的疯狂反扑,并导致变法失败……

  ……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