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十二章 来到武汉_重生之抗战悍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6月1日,蒋介石在武汉珞珈山上召开最高军事会议,作战部长刘斐宣布了在郑州以东掘堤放水的决定。同时,统帅部下达命令,令各部向平汉铁路沿线及其以西地区“转进”。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命令豫东前线各部撤退,准备以水制敌、阻滞侵略。

  6月6日,日军土肥原贤二第14师团沿陇海铁路西进,占领开封。

  6月9日,一身戎装的刘建业出现在了武汉的军用渡江轮渡上。这一次,他是作为第五战区直属部队的高级军官,奉命参加军事委员会关于下一阶段军事行动的部署会议。

  前几天,他刚刚和自己在陆军大学时候的老师,曾经担任14师参谋长参加过罗店血战,时任54军参谋长,也是来参加会议的郭汝瑰,一起到了武汉卫戍总司令部,拜见了现任的武汉卫戍总司令,兼任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部长、湖北省主席、中央训练团教育长的陈诚。

  在拜见的一开始,陈诚对两人在抗战开始以来在不同战场上的表现,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两人的表现没有辜负自己对他们的期望,给土木系长了脸面。然后,陈诚在谈话里,提到了军委会现在认为,日本人在占领徐州,却没有实现歼灭徐州附近的中国军队主力目的以后,下一步的战略目标,将会是武汉。上海沦陷以后,国民政府于11月20日发表《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宣布迁都重庆。但是,军政各大机关,并未立即西迁入川,而是首先转移到了武汉。12月13日,南京沦陷后,国民党中央党部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行政院、监察院、外交部、财政部等部门以及主要的党政军首脑要员们均移驻武汉,武汉遂成为当时全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与文化中心,成为事实上的战时首都,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也转移到了武汉,武汉一时成为全国乃至于全世界关注的焦点。1938年2月,蒋介石发表《抗战必胜的条件与要素》,称“广大的土地和众多的人民两个条件,就是我们抗战必胜的最大武器。”“这次抗战,是以广大的土地来和敌人决胜负;是以众多的人口来和敌人决生死。…我们现在与敌人打仗,就要争时间。我们就是要以长久的时间来固守广大的空间,要以广大的空间来延长抗战的时间,来消耗敌人的实力,争取最后的胜利。”这就是被称为“以空间换时间,以小胜积大胜”的长期抗战战略。1938年3月29日,武昌珞珈山麓,中国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这是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会议。这次为期4天的会议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是通过了《抗战建国纲领》,提出了国民政府抗战时期的内外政策,表示了国民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