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四章 1936年_重生之抗战悍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间前进到民国25年,也就是公历1936年,刘建业在陆军大学的最后一年,课程上升到了军和军级以上作战集团的战术和整个国防问题。国内局势相对前几年较为平静。国民政府的对日态度随着汪精卫赴欧洲疗养,以其为首的小集团的主要骨干相继辞职,主和派的外交部副部长唐有壬又遭暗杀未遂而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对日本的批评论调,开始在国民政府要员的公开谈话和文章里逐渐出现。就连一向对日妥协,高喊攘外必先安内的蒋介石也指派其亲信外交部长张群对日本驻华大使表示:希望调整中日关系,否则只有靠战争解决问题。刘建业以历史过来人的感觉知道,即使是国民政府也已经对日本在中国肆无忌惮的扩张开始有了担心,担心这种扩张威胁到国民政府在国内的统治基础。这怎么着也算是一个好的苗头,刘建业这样想着。

  陆军大学现在的学习,主要是使用国防要地的地图做想定,进行图上研究,每周有两次或三次马术教练或野外骑乘。图上研究完毕后,陆军大学组织学员到山东、河南一带做一次参谋旅行。两军在战场形势决定后,就在这种形势下,研究参谋业务和后方勤务,侧重兵站的设置和交通通信、情报等业务的演习,以后再随形势的变化而改变各种业务的作业,总使学员们对于军战术的一切业务都做到十分纯熟。德国顾问在这一次的指导,是用两军对阵的形式表演的,生动有如实战,更使刘建业信服。

  就在这个时候,2月26日,日本发生了军人暴动的“二二六”兵变。虽然,兵变很快被军部镇压。但是,此后日本政府基本被军人所控制。日本“二二六”事变以后,一些军国主义狂热分子又开始策划“华北分治运动”,拉拢作为华北主要驻军的各地方军势力,试图将华北五省也纳入日本的势力范围内。刘建业感到,现在的国内局势,表面的平静下掩藏着很大的危机,各派系都在进行着各种形式的博弈,寻找着对自己理想的定位。用一句话来总结的话,就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夏季到来,暑假也开始了,学员们按照陆军大学的统一安排,到海、空军学校和基地见学,使学员们认识海、空军的战术和现状,为最后一学期的大军战术-陆、海、空军协同作战的研究打下基础。刘建业被安排到海军实习。虽然,刘建业从历史书籍里知道,民国时期的中国海军,实力相当的弱小,但是,到了真实的场景里,刘建业还是感到深深的震惊。大多数的军舰,实际上只具备内河航行的能力。有的军舰,甚至还是清朝政府时期购买的,在航行的时候,都必须要小心翼翼,不能做较大的机动动作,以避免损伤舰体。海军的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