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四九一章 偶得古纸_鉴宝秘术txt下载全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摹写。”

  这说明唐代已把宣纸用于书画了。

  另据旧唐书记载,天宝二年,西江、川州、皖南、浙东都产纸进贡,而宣城郡纸尤为精美。

  旧唐书载:唐天宝二年,陕州太守韦坚向朝廷进贡时,各郡贡品就有“宣城郡船载,纸、笔、黄连等物”的记载。

  新唐书地理志和唐六典上记载着“宣州贡纸、笔”等文字,可见该地所产纸、笔在当时已甲于全国,因唐代的泾县、宣城、宁国、旌德和太平等均属于宣州管辖。

  而据宣州府志载,宣纸主要集中在泾县一带,由此推断,宣纸之名的产生与当时所管辖的州府息息相关,也即与地理位置的关系极其密切。

  可见宣纸在当时已冠于各地。

  南唐后主李煜,曾亲自监制的“澄心堂”纸,就是宣纸中的珍品,它“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冠于一时。”

  关于宣纸生产的记载则可以追溯到宋末元初。

  清乾隆年间重修小岭曹氏族谱序言云:“宋末争攘之际,烽燧四起,避乱忙忙。曹氏钟公八世孙曹大三,由虬川迁泾,来到小岭,分从十三宅,此系山陬,田地稀少,无法耕种,因贻蔡伦术为业,以维生计”。

  宋末曹大三因避战乱,迁至泾县小岭,以制宣纸为业,世代相传。

  曹氏一族历来是宣纸生产技艺的主要传承者,直到近代才有外姓人介入,传至今天已有3o余代。

  因纸的集散地多在州治宣城,故名宣纸。

  宣纸除了题诗作画外,还是书写外交照会、保存高级档案和史料的最佳用纸。

  我国流传至今的大量古籍珍本、名家书画墨迹,大都用宣纸保存,依然如初。

  所谓“墨分五色,”即一笔落成,深浅浓淡,纹理可见,墨韵清晰,层次分明,这是书画家利用宣纸的润墨性,控制了水墨比例,运笔疾徐有致而达到的一种艺术效果。

  再加上耐老化、不变色。少虫蛀,寿命长,故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誉称。

  十九世纪在巴拿马国际纸张比赛会上获得金牌。

  当然了,宣纸虽然历史悠久,而且很好用,不过价格就没毛笔那么贵了,即便是在美国,陈纸也不过就是几十美金罢了。

  张天元的师父杨怀仁可是一个讲究的人,他购买宣纸的时候可不是胡乱买的,而是选择了正宗的陈年宣纸一刀。

  储存五年以上的纸张就可以称之为陈纸,刀是量词,一刀就是一百张。

  不得不说,杨怀仁虽然不如张天元有钱,可是却也不穷啊。

  “问个事儿啊,你们店里有没有上年代的古宣纸或者古砚台、古墨什么的?”

  杨怀仁在那里挑选宣纸,张天元却没那个兴致,他对着伙计随口问了一句。

  “您还真别说,我们店里经常有别人寄卖的笔墨纸砚,说是上了年代的,您要是喜欢的话,可以看看。”

  伙计的回答,让张天元原本有些无聊的心情陡然变得亢奋了起来。

  随口一问,没想到还真有。

  其实宣纸收藏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行内就有人专门做这个生意的。

  张天元以前在帝都的时候,就认识过这一行里面的专家,因此也学到了不少专业知识。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